想让孩子更聪明更有智慧?家长注重培养这4种能力


那么,家长们应该怎样在家庭中把科学养育的知识用起来呢?怎样才能给孩子科学、放心的教育呢?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智慧健康的大脑,家长应注重培养这四种能力!

老师家长,你知道吗?在养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,用得上科学的时刻,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。或许有人会感慨,科学离我们太遥远啦!其实,并非如此,科学养育就发生在一个玩耍的场景、一个陪伴的行动,甚至一句话、一个拥抱当中。

那么,家长们应该怎样在家庭中把科学养育的知识用起来呢?怎样才能给孩子科学、放心的教育呢?想让孩子拥有一颗智慧健康的大脑,家长应注重培养这四种能力!

学习力

元认知是提高孩子学习力的关键

在孩子各种各样的学习能力中,有一种最为重要,那就是“元认知”能力。掌握了它,不仅各个学科的学习,甚至记忆、情绪等认知能力,都能得到提高。

元是“关于……的知识”的意思,元认知就是关于自我认知的知识。很多研究发现,那些元认知能力好的孩子,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好。

那么,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呢?

使用元认知策略能让孩子更好地思考和学习。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前的准备、学习的应用和监控,以及反馈。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的“元认知发声器”,多跟孩子谈话,鼓励他洞察自己的学习状态,并且帮助他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家长们可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抓住恰当的时机传授给他元认知能力,这是提升他的学习力的行之有效的小诀窍。

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好工具

最新的认知科学成果表明:提取记忆过程,特别是以 为手段的提取方式,不仅有学习的作用,甚至比简单的重复学习效果更好。

我们觉得 效果不佳,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对待 的态度不够端正。研究者发现,如果 没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,那可能是因为考完后没有“检查”和“反省”。

家长们不要为了一次成绩去责备孩子,拿到成绩后,首先要帮助孩子找到知识漏点,其次要促成孩子行为的改变。要引导孩子思考这几个问题:你出于哪些原因造成错误?没有理解某个概念、不够细心、没有想出解题方法,还是其他原因?下一步你打算怎样改进学习方法?通过反思和总结,孩子会提高学习效率。

阅读能力

阅读是培养聪明孩子的重要窍门

家长们要知道,在孩子小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,而不是从阅读中立刻学到多少知识。在早期,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比学习知识更重要。

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不是说要给孩子买一堆书,而是要陪孩子一起阅读。科学研究发现,只是给孩子一堆书,对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,陪伴、互动才是关键。要把阅读嵌入孩子跟父母的日常互动中。比如,一起看绘本,给孩子讲睡前故事,角色朗读,等等。

很多家长问我,什么时候让孩子开始阅读比较好。其实,开始阅读没有严格的年龄阶段限制,孩子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,不需要机械地给孩子规定阅读时间表。多观察孩子,只要时机对、孩子有兴趣,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阅读。

我的建议是,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。同时要提醒家长们的是,家长总说孩子的阅读习惯,那么你自己读书吗?如果你自己不读书,又怎么指望孩子读呢?家庭氛围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。

抗压能力

家庭支持是增强孩子抗压能力的关键

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肖恩科夫发现,那些能在困境中“逆袭”的孩子,他们的韧性,也就是抗压能力比较强。

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,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互动,家长们可以尝试根据这三个特点来培养孩子——

成人要与孩子建立牢固的支持关系

如果孩子处在一种与成年人有稳定支持关系的环境中,那么孩子的压力反应系统被激活后,心率、血压、压力激素等生理效应就能得到缓冲,之后能回到正常的基准线。

举个例子,当一个孩子大哭的时候,如果你及时给他适当的反应,比如用目光接触、说话安慰他,或者抱抱他,会刺激孩子体内的催产素,这种激素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,并且在他的大脑中建立一种正向的神经联系。

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掌握感

想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掌握感,家长首先要一步步帮助孩子学习适应压力。

在大人的支持和帮助下,孩子的绝大多数压力可以转化为积极有益的影响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都开始认识到,压力越来越容易管理,自己其实能够更好地应对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。

帮助孩子发展强大的自律和执行能力

发展自律能力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的。他们的认知发展往往还没有到位,所以家长不要急于求成。首先还是要保证你跟孩子之间是一种稳定、支持的关系。在家里也尽量保持一种秩序感,比如建立清晰稳定的家庭时间表,每天几点起床、几点吃饭、每晚几点一起读书,孩子知道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,这种规律的作息习惯首先会让他们感到安心。

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,跟他一起制订计划,比如每日计划、购物清单、出去吃饭要遵守的规则清单,在耳濡目染中训练孩子的规划能力。

运动能力

加强孩子运动的发展,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

运动对社交能力、语言能力的发展,对个性的形成,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
只不过,很多家长过于在意孩子的成绩,低估了运动对孩子和大脑发育的影响。

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,更应该加强运动的发展,而不是总想着大脑开发。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运动也是大脑开发。因为在孩子早期的学习中间,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的发展占了很大一部分。所以,孩子越小就应该越重视运动,比如说让他玩。

孩子青春期叛逆,家长怎么办?

其实,从发育上来说,孩子的叛逆期应该是两个时期,一个是在两三岁的时候,有一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。

最明显的表现就是,小时候说什么都是“好”和“是”,但当真正开始说“不”字的时候,就是他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。

这是他的心理需求,青春期也是一样的。孩子到了青春期,你会发现,他开始有自我意识,有目标,有偶像,他想彰显自己的独立性,跟两三岁没什么差别。

这个时候,他一定是特立独行的,他会跟你对着干,他会开始有社交团体。

这是大脑发育的一个阶段,但是家长不懂孩子的语言,家长开始担心,孩子以前很听话,现在突然不听话了,该怎么办呢?家长要做些什么呢?

我觉得,家长应该往后退一步,只要孩子不做过分的事情,让他成长就行。调整好心态,不要总觉得好像有大事要发生一样。

换个角度想一下,如果孩子一直都是完完全全地听话,那他以后会不会难以形成完整的自我?他将来会不会很难自己做决策?

家长们应该从小给孩子自主权,让他自己做决定,这非常重要。如果没有自主性,不能够自己做决定,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的话,孩子很可能会随波逐流。

在孩子青春期阶段,家长要帮助孩子,更多地理解孩子。

做家长没有捷径,育儿也要育己!

我一直强调“育儿育己”,养育孩子的同时,也是家长成长的好机会。在这里,对家长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个讲解。

工作太忙,没时间陪孩子,怎么办?

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——

高质量的陪伴就是,保证有一段陪孩子的特殊时间,这段时间是你跟孩子一对一相处的时间。比如,陪孩子的时候,放下工作,放下手机,关掉电视和电脑,全身心地跟孩子互动玩耍。

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太忙,没时间陪伴孩子,但在我看来,更大的问题是家长并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。

其实,陪伴不在多,而在质量。工作繁忙,可以试着将陪伴变得更高效,比如,每天跟孩子说说话,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。和孩子聊这些问题,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训练记忆;另一方面,通过谈话,也可以了解到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。

其次,就是要多参与孩子生命中第一次大事件。比如,第一次走路,第一次看电影,第一次去学校等。家长们不要错过这些对孩子的生命很重要,对我们的生命也很重要的事件。

忍不住对孩子发火,怎么办?

家长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——

正常人都有情绪,有正面的、积极的情绪,比如快乐,也有负面的、消极的情绪,比如愤怒。

爸爸妈妈有足够的理性处理情绪,但是孩子很难做到。如果你不小心对孩子发了脾气,那就直接面对这件事,正确处理它,这样才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,也不会破坏亲子关系。那么,应该怎么处理呢?

对孩子发火之后怎么办?记住这三个词:道歉,接纳,回顾。

首先,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火,那么冷静下来之后,别忘了跟孩子道歉。千万不要不好意思,你教孩子做错事要道歉,自己也一样。

然后,接纳孩子当下的情绪,听听孩子的心声。

当孩子的情绪平复一些时,你可以跟他一起回顾刚才的“事故”,告诉他你当时的想法,解释你为什么发火,说说孩子踩到了你的哪条“边界”。

最后,记得安慰孩子。也可以邀请孩子当你的顾问,请他给你出主意,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么办。

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?

给爸爸:发挥你的特殊优势——

爸爸首先要转换心态,记住,带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,也不是妈妈主导的事,而是你们两个人共同的任务。你不需要去扮演一个严父的角色,对你来说,你不只是育儿好帮手,更应该是跟妈妈亲密合作的合伙人。

其次,要发挥爸爸的优势,真正弯下腰、俯下身跟孩子玩在一起,做孩子最好的玩伴。比如,可以多带孩子做运动。

给妈妈:让爸爸带娃有充分的自主权——

要让爸爸带孩子,得给他充分的自主权,妈妈别把爸爸当成你的帮手,他在育儿方面应该和你平起平坐,大家有同样的发言权。

爸爸和妈妈有不同的作用。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长,更多的是细心照料孩子,让孩子觉得安全。爸爸会激励孩子,带领孩子去探索。这两类作用相辅相成。

爸爸妈妈的育儿观念不一致,怎么办?

首先,把对方放到显微镜下,看到他陪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要及时表扬。

其次,当另一半管教孩子时,在当时尽量别插手,别质疑对方的做法。有不同看法,你可以等他冷静下来,再沟通。大人都是要面子的,如果你插手,等于否定他教孩子的能力。他反而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,听不进你的话。不如等事情过去了,你再和他提。

育儿没有一劳永逸,家长要不断学习,积累各种资源、经验,不断向上,孩子看到你的努力,才会愿意跟你一起努力,这才是一个育儿育己的正向循环。

声明:本文转载于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(ID:Zhongguojiaoyubao),由团队排版编辑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
  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
    ○ 回复“8”
    ○ 微信领取:1-6年级电子版课本
    9
    来源:中国教育报 | 原文链接 | 纠错分享??

    相关阅读

    联系客服
    微信扫码 联系客服
    关注微信
    入学交流群
    Baidu
   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