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淀区新增八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,目前已有24所,旨在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,推进高质量人才建设,本文为您分享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详情及培养途径。
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四大路径
海淀区将着力培养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;学科知识体系完备、扎实;专业科研兴趣浓厚;质疑创新思维品质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。为此,海淀区从四个方面着手,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,推进高质量人才建设。
建设特色、多元、高品质的课程体系。开发“基础类、拓展类和提升类”三级课程体系,形成以项目化为核心的研究性课程、高端实验室课程、大中小贯通课程,实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、跨领域课程融合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引导各中学积极整合驻区高校、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,建设具有海淀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。
建设高水平师资体系。引进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,组成专家教师团队的同时,积极利用海淀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资源,积极培养适合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优秀教师、金牌教练。
建设多渠道贯通培养体系。以集团、学校联盟、课程联盟作为育人新载体,对在某个领域、某个方向上有特殊潜质的学生实现分层分类、贯通培养,通过集团直升培养实验、集团课程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实践,打造基于“多渠道、新载体”的贯通培养体系。
海淀区将打破传统学校的围墙,面向全区,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。在这种模式下,学生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学籍的情况下,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,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。同时,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实现中学与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。
建立综合、增值评价体系。指导各基地校制定拔尖创新学生评价标准,将发现、培养、评价有机结合;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体系,培养与引进并举,用活政策,引进各行业领军人物。
未来,海淀区将重点在课程建设、贯通培养上发力,做大做实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底座,做强做精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塔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