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又一批稚嫩可爱的孩子将踏入东城区板厂小学,开启全新的一年级学习之旅。从幼儿园到小学,环境、要求等都发生巨大变化,这对孩子们的适应力是个不小的考验。为了让新生能顺利融入新环境,学校精心编制了这份入学适应力指南。它聚焦身心、生活、社会、学习四大适应维度,为孩子和家长提供科学且实用的建议。相信在这份指南的助力下,孩子们能更快适应小学生活,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状态,在新的学习阶段茁壮成长。
东城区板厂小学2025年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力指南
每到“幼升小”阶段,不少家长总会有点担心:孩子在幼儿园时天真烂漫、无忧无虑,升入小学后,学习环境、要学的知识还有要遵守的规矩都变了不少。面对全新的校园生活,孩子能顺利适应吗?板厂小学、汇文实验小学朝阳学校德育处结合多年的育人经验,给家长们整理了四方面的实用建议,帮孩子平稳过渡,快收藏好慢慢看——
身心适应
从幼儿园到小学,环境发生了变化,孩子的身心状态也需要慢慢调整。这个适应期过得顺不顺利,不仅会影响孩子对学校的感觉,还会关系到他们能不能长远地融入校园生活。
常见表现:
刚上一年级的孩子,有时会出现适应上的小困扰,比如上学时容易焦虑,不想进学校,甚至哭闹起来。有的孩子每天需要老师在校门口接引,才能走进校园。
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,这些孩子大多之前没有养成“早上来学校,要到傍晚才回家”的习惯,面对小学这个全新的环境——包括陌生的教室、不熟悉的老师同学,还有和幼儿园不同的作息,他们的身体和内心都没完全准备好。加上还不太明白“上学到底是为什么”,就容易出现上面说的情况。这种适应中的小波动,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校园生活没那么美好,不太喜欢上学。
建议:
1.每天按时上学,保持规律:入学适应期间,只要没特殊情况(比如生病),尽量让孩子每天按时到校,不能因为一点小情绪或者想在家玩就请假。规律的校园生活能让孩子更快熟悉上学的节奏,慢慢就会觉得“上学是每天该做的事”,适应起来也会更快。
2.家庭教育步调保持一致:如果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孩子,爸妈要多和老人聊聊,在“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”这一点上达成共识。老人要是太溺爱,孩子容易变依赖,不太能适应集体生活。家里人对怎么教孩子想法一致、做法统一,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撑,帮助他们更有信心地面对校园中的挑战。
生活适应
刚上小学,孩子要自己做的事变多了。学会自己照顾自己,不仅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小麻烦,还能让他们更独立、更自信,给小学生活打下好基础。
常见表现:
不少新生在生活自理上会遇到小困难:比如吃饭时使用餐具不够熟练,收拾书包时总是手忙脚乱,听到上课铃响反应慢,老师提醒好几次,才能拿出课本做好准备。这些小问题会让孩子觉得有点无助,影响刚开始的适应状态。
建议:
1.适当放手,让孩子自己试试:当孩子遇到困难向大人求助时,家长可以先看看:如果是孩子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,最好“延迟帮助”,给孩子自己试着做一做的机会。要是孩子没信心,家长可以陪着一起做,再慢慢让他自己来,帮他建立“我能行”的信心。
2.分清责任,学会自己管自己: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自己刷牙、洗脸、穿衣服。家长不要过度代劳,剥夺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。当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,引导他把想法说清楚,这样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,也能让孩子在主动沟通中慢慢变得更独立。
社会适应
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,能帮助孩子更快地熟悉老师、结交伙伴,逐步融入小学生活。和人说话、打交道这件事,对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特别重要。
常见表现:
有些一年级孩子刚上学时,容易和同学闹小矛盾,一不高兴情绪就很激动。这大多是因为不太会和人相处:平时很少和小伙伴玩的孩子,可能不知道怎么解决冲突,甚至会误会别人的好意——比如同学提醒他“该拿课本了”,他可能觉得是在批评他;回答问题错了,就以为会受惩罚。这样一来,和同学、老师相处就容易有隔阂。
建议:
1.教点沟通小技巧: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一起玩,教他认真听别人说话,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,还要知道什么是“尊重别人”——比如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,耐心回应同学的话。平时多留意孩子和人相处的样子,发现可以改进的地方,温和地指出来(比如“要是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笔,除了哭,试试说‘请小心点哦’,好不好?”)。孩子做得好的时候,及时夸一夸,帮他更有信心。
2.学会关心别人,友好待人:从平常的小事里,引导孩子注意别人的感受。比如“同学被老师表扬时,你鼓掌的话,他会很开心”。鼓励孩子分享玩具、主动帮有困难的同学,在做事中慢慢养成友善的好品质。
3.创造和小伙伴相处的机会:让孩子参加社区的小活动、班级的小组任务,或者请同学来家里玩,在真实的相处中练习怎么和人打交道,慢慢积累和小伙伴相处的经验。
4.家长做好榜样:家长和别人相处时(比如和邻居打招呼、和朋友聊天),可以让孩子在旁边看看,学学怎么友好地表达。孩子会悄悄模仿大人的做法,慢慢就学会怎么和人交往了。
学习适应
孩子刚上小学能不能适应好,会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以后的成长。对低年级孩子来说,最重要的是打心底里喜欢学校、愿意上学。
常见表现:
有些孩子会觉得上学有压力,甚至有点怕上学,这往往是因为上学前的准备不够。学习这件事,和孩子以前的经历、知道的东西有关系,得在对知识有点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好。
可能有家长想问:小学不是说“零起点”教学吗?没错,是零起点,但还是得看孩子的整体发展情况——6岁的孩子在观察、倾听、动手、表达、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能力,都是上学后学习的基础。这里说的“基础”不是课本上的知识,而是对学习的兴趣、好的习惯,还有基本的说话能力、生活常识和技能。
建议:
1.营造专属学习氛围:在家中为孩子设立固定的学习角落,准备适合的书桌、文具等,增强入学的仪式感,同时让孩子意识到“这里是我认真学习、专注做事的地方”。
2.保护学习兴趣,养成好习惯:通过记记游戏的想法、写写家庭小纸条等,让孩子觉得文字符号很有用,慢慢对识字、写字产生兴趣。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、握笔姿势,这样既能预防近视,也能帮助其更快适应课堂学习。发现孩子跪着坐、趴在桌上等不好的姿势,及时纠正,确保既能坐得舒服,又能保持专注。
3.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:不要提前教小学课本上的知识(比如提前练计算、写字),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在课堂上觉得“自己已经会了”而不认真听讲,也可能因为觉得“太难了学不会”而害怕新知识,反而影响后续的正常学习。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教孩子本领——比如分水果时讲讲数量,读绘本时认认汉字,和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接上轨。
4.提升基础的学习能力:上学前可以练练翻到书籍指定的页码、写自己的名字、正确用文具。可以每天开展亲子阅读,鼓励孩子在认真倾听后,讲讲书中的内容、说说自己的感受,为上课回答问题、和老师同学交流打下基础。
做好这些准备,能帮助孩子更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。也请家长们放下不必要的紧张与焦虑,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从容适应“小学一年级家长”这个新身份。每个孩子都蕴藏着无限潜力,请各位家长相信孩子的成长节奏,相信老师的专业引导,相信学校的教育氛围,与学校保持顺畅沟通,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铺就一条健康快乐、稳步向前的成长之路。
温馨提醒:2025年一年级新生开学前需关注新生开学报到时间、新生分班、预防接种本、小学校服订购等多个环节,详情可收藏查看2025年北京市各区各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学准备超全信息汇总:订购校服、学习用品、生活用品、家长会等